新冠病人身後事善終

香港第5波疫情爆發以來,染疫死亡率飆升,離世人數短時間內增長迅猛,令喪親家屬無所適從,倍感哀傷,更出現公眾殮房爆滿及遺體堆積等問題。而疫情下限制多,喪親者甚至無法見先人最後一面,亦難以出席疫情喪禮,留下諸多遺憾,更添憂慮與傷痛。

港棺木濒耗盡 染疫亡魂出殯難

第五波疫情失控,近期每天有逾二百人病逝,屍體數量之多「百年一遇」。
殯儀業商會舉行記者會,指深圳管控措施影響棺木供港,香港日內或無棺木可用,影響出殯,令先人未能「入土為安」,情況令人憂慮。
本港染疫死亡人數攀升,急需殯葬。殯儀業商會指出,疫下亡者多,殯儀業運作不勝負荷。
商會提到,本港棺木大多來自內地,受內地管控措施等因素影響,棺木供應受阻,經陸路關口抵港的棺木隨即停止供應。
至於經水路抵港的棺木,包括處理清關等手續,需時至少一周。
殯儀業商會理事長郭凱邦透露,昨日只有一個貨櫃約一百三十副棺木抵港,累計本港棺木存量僅三百副, 未足以應付每日離世人士所需,料棺木只可應付兩、三天的需求。郭凱邦形容情況十分危急,部分家屬預訂了火化日子,有機要延後,喪事日期也要押後。
殯儀業商會對香港出現這狀況,深表遺憾,已向特區政府反映,期望中央將棺木列為必需物品,加快供港。

1個月4千人染疫亡

因為特殊情況無法出席喪禮,不少親屬便萌生推遲儀式的想法。

第5波疫情爆發以來,本港已錄得超過96萬宗陽性個案,過去一個月逾4,000人染疫離世,更出現公眾殮房爆滿、遺體堆積病房及急症室,令喪親者加倍傷痛及焦慮,殯儀業界促請當局要盡量容許家屬作簡單告別儀式,「呢個社會要學會同哀傷共存。」

一切從簡殯儀社企負責人、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伍桂麟指,疫情下限制多,喪親者甚至無法見先人最後一面,亦難以出席葬禮,遺留諸多遺憾,而先人遺體若處理不好,喪親者更如同受到「精神虐待」

1月至4月本就是殯儀業旺季,而疫情下要處理的遺體數目驟升7成至一天240具,令殯儀業一度人手緊張。伍桂麟說,疫情有探訪限制、手續上也有一定的拖延,這些本已經讓領取不到遺體的喪親者十分失落。在這種情況下,他們再於媒體上見到急症室及殮房堆積的、未有體面安置的遺體相片,「對在生者來說會有負面影響,也是心理負擔,不少會因此變得焦慮,無異於精神虐待。」

經營殯儀服務社企的伍桂麟指,他亦感受到喪親者多數存在焦慮情緒。疫情之下,連見最後一面都成奢侈,加上若親屬因為染疫去世,不少人會出現內疚、自責的心理,如後悔自己送院不及時、遲叫救護車,又或者曾勸說對方不要接種疫苗等。當這種情緒又遭遇辦理喪儀的不確定性時,則會更加劇,「有啲人就會覺得自己累死屋企人,將一啲本身不是自己的需要背負嘅責任揹上身,創傷會好大,甚至情緒會崩潰。」

伍桂麟說,過往幾波疫情遇到最多的情況是海外的喪親者無法趕回,而在第5波疫情中,演變成很多情況是在港的親屬都無法出席喪禮。他指,有些人是自己本身確診,亦有人家中被圍封檢測無法出門,「疫情下好多儀式做唔到,尤其是染疫亡者,家屬似乎被剝奪了哀傷的權利,這些都是疫情下額外需要承受的東西。」

第5波疫情仍在持續,伍桂麟認為當局亦應有應變,避免疫症下二次、三次傷害喪親者。他建議可以規劃冷凍貨櫃及臨時殮房選址,同時在效率與人情之間有所平衡,盡量容許家屬作簡單告別儀式,「呢個社會要學會同哀傷共存,也要為彼此建立一個互相承擔、幫助的保護網。」

因為特殊情況無法出席喪禮,不少親屬便萌生推遲儀式的想法。伍桂麟並不建議這樣做,尤其遺體不適宜擺放太久,「喪禮唔係要同人比較,面對種種限制,能盡力做一些可做的已經足夠。」

他舉例,親屬可以尊重先人的信仰舉辦相應的喪禮,如有親屬無法來到,或者可以寫卡片放入棺中,或者也可請一些專業團隊直播彌補缺席者遺憾。而喪親者或者在一段時間內情緒低落,身邊人要多陪伴,尤其是長者或會在一段時間內需要生活上的照應。

評論

mood_bad
  • 還沒有評論呢。
  • 添加評論